草莓抢“鲜”上市 ,开启“莓”好时光
近日,气温逐渐走低,但在平度市白沙河街道巡寨村的草莓园里却暖意融融,红彤彤的草莓格外诱人、抢“鲜”上市,成为冬季限定的甜蜜。
走进巡寨村草莓大棚内,一垄垄绿色的草莓苗生机勃勃,绿油油的茎叶下,一颗颗红艳艳的大草莓“探”出头来,诉说着丰收的甜蜜,果农们也在田垄间忙碌,一幅丰收“莓”景呈现眼前。
农户们穿梭其中,干劲十足,分工明确,有的熟练地挑选、采摘,一个个外形饱满、香甜可口的草莓被装入筐中,上市销售;有的正忙着对草莓苗进行管护,去除枯黄叶片和枝条,确保可以结出又大又红的草莓。
“虽然是头茬果,但是草莓味道也十分可口。现在价格也很不错,每斤在35元左右,一天能摘七八十斤,大概十天后,草莓就能大量下来,平均每天能摘个300多斤。我这个棚大概两亩,收益去掉成本的话,每亩地收益也能达到5-6万元左右。”种植户张丰杰高兴地说。
三分种,七分管。优质草莓是种出来的,更是管出来的。据了解,巡寨村的草莓已有二十年的种植历史,质量和产量也日趋提高,从翻地打埂、选苗移栽,到水肥一体化的模式种植以及棚内温湿度控制,都下了不少功夫,为了增加口感采取蜜蜂为草莓授粉,确保纯天然、自然熟、品质高。正因如此,巡寨村的草莓大都个头大、味道甜,吸引了众多回头客。
巡寨村村书记孙海兵介绍,为了市场营销和大众口味,在原先种植“甜宝”草莓的基础上,今年特意引进了“香野”草莓、“梦之芙”、“梦之莹”白色草莓等品种,扩大了销售渠道,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。“今年草莓质量好,品种多,收购的草莓基本上都发往各大主要一线城市,像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天津这些大城市,今年的草莓价格也很好,精品果的价格现在在每斤35元左右,一天能发走大概500斤。”白沙河街道收购商裴京涛告诉半岛记者。
记者了解到,草莓从种植,到管护、采摘、包装都需要大量人力,这让周边村民有了更多在“家门口”就业的机会。“从草莓苗移栽到疏果、采摘、包装发货,有活就会叫我来,一天有100块钱,都是当天现结,大棚离家近,照顾家庭、接送小孩也方便,我还挺愿意来。”东李戈庄村村民刘姐脸上洋溢着幸福。
乡村振兴,产业先行。据了解,白沙河街道草莓种植基地采取“村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带动村民共同打造“一村一品”特色品牌,形成了“种植+休闲农业”一体化经营模式,成功地将草莓种植发展成为现代产业的一张特色名片,同时,吸纳妇女等劳动力到大棚务工,帮助群众实现“家门口”就业,既丰富了群众的“果篮子”,又鼓起了农民的“钱袋子”。
下一步,平度市白沙河街道将扎实推进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,围绕育苗专业化、种植标准化、销售多元化、宣传品牌化、人才层次化的“五位一体化”发展思路,把白沙河草莓产业打造成为富民增收的乡村“土特产”。
(半岛全媒体记者 赵玲玉 魏军 李珉伽 通讯员 杨璐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