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村振兴齐鲁样板——村村有好戏⑬|小睫毛“翘”动新眼界:“斜杠农民”拓宽村庄致富路
半岛全媒体记者 耿莉 通讯员 杨雅琳
初冬时节,走进店子镇青杨村的一家假睫毛工厂内,村民正在机械化流水线上精心劳作着。拉毛、卷毛、粘毛……村民宋永花手中的镊子快速翻飞,一对对整齐的睫毛便出现在模板上。
平度是全国最大的假睫毛生产基地,全国总产量的80%、全球市场份额的70%的假睫毛美妆品都来自平度,2022年假睫毛产业市场主体5000多户,带动人员就业5—6万人。一年可生产1.2亿副假睫毛,卖出的假睫毛可绕青岛市5圈,小小的假睫毛托起美妆大产业。
“作为其中一分子,我有幸目睹和参与了假眼睫毛产业从无到有、从弱到强的全过程。”宋永花说自己也赶了一回时髦,笑称自己是“斜杠农民”。宋永花在从事假眼睫毛产业工作的同时,还精心照料着自家农田,多种职业集于一身,通常我们把像宋永花这样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、过着多元生活的农民称为“斜杠”农民。青杨村村民的“斜杠”生活与睫毛产业的发展直接相关。
店子镇青杨村村民在农忙时节精心耕种,农闲时足不出村就可从事假睫毛生产加工。今年55岁的村民宋永花,家里有10多亩耕地,为了省时省事,她除了自种几亩地的小麦、玉米以外,把其余大部分土地都进行了流转。每年秋收完粮食就到假睫毛加工企业打工。这些年头算起来,她已经坚持在企业打工了5年,由于技术娴熟,还当上了工组的小组长。
像宋永花一样,61岁的王素英在假睫毛企业一干就是8年,她在企业刚刚成立的时候就到这里打工,也算是“元老”级别的人了。近几年来,全球假睫毛市场需求不断扩大,企业产品价格不断提高,她的工资也跟着涨高。由于企业实行计件计酬,多劳多得,王素琴手脚麻利,每天总能挣上100多块钱。如今,青杨村中老年妇女外出打工的现象愈来愈少,即使是一些年轻的妇女也喜欢在自己的家乡从事假眼睫毛产业。今年28岁的姜巧玲在村里从事假眼睫毛加工产业2年多,她十分自豪地说,“在村里工作就是比出门打工强,风吹不着,雨淋不着就把钱挣了。”
据统计,2023年店子镇青杨村从事假眼睫毛产业的“斜杠农民”已达千人,当前村庄的睫毛企业能够生产5大系列、100多个假眼睫毛品种,店子镇青杨村借势青岛美妆在线新经济产业园发展,乘着“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”“第18届CNE中国国际美甲美睫大会暨中国国际美睫产业博览会”“双十一电商平台热销”的东风,产品远销国外及全国各大中城市,企业销售产值达上千万元,“斜杠农民”人均年收入增长达2万余元。